多元化學校一詞相信許多家長一定不陌生,隨著十二年國教的推行,多元入學的推廣,我們越來越重視『多元』,也希望小孩可以在多元化的環境下長大,尤其是在國中小學,這個奠定基礎的階段(包含理論知識、品質德行、思維方式、生存本領、生活技能等等),所以我們偏好選擇多元化學校,可是你選擇的學校真的多元化嗎?今天就要來告訴,一間好的多元化學校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多元化學校特質1:多元化不是表面
依美國許多學校為例,有些人認為只要學校裡,有著種族或民族之多樣性,就可被稱之為多元化學校;但,實際上,真正的多元化學校,大多數都是由單一種族或民族所組成的學校。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多元化學校,其關鍵在於,這個學校是否能真正促進社會公平,是否能包容接納多樣性,是否能育成民主社會所需的公民。
多元化學校特質2:教育公平性
學校指出,一間卓越的多元化學校,必定要顧及教育的公平性,亦即每個學生具有同樣的機會來發揮全部的潛能。調查發現,受到老師和其他學生尊重的學生,還有能夠在學校學到他們自己文化,以及受到良好待遇的學生,認為在學校是輕鬆愉快的,並有良好的表現。
多元化學校特質3:教師須備多元文化意識
教師不能有文化偏見或族群歧視,這是多元化學校的基本,而進階為學生設計多元化課程,統計中,學生若察覺到學校有自己所屬文化的課程時,他們就會覺得學校生活輕鬆有趣,並且不會隨意輟學。而當其他文化學生,參與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後,對於文化及語言不同的學生也會逐漸改觀。
多元化學校特質4:尊重每個學生表達方式
在傳統教育中長大的我們,都習慣一種教學方式,那就是「課堂紀律是首要,學生上課只要聽不要問,沒有互動等」。但你知道,在傳統教育方式之下,第一個犧牲者就是男孩子,男孩子較女孩子調皮、愛冒險、挑戰,但老師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女孩子,男孩子長期被嚴格管教之下,自然而然就越來越沒有自信。
多元化學校特質5:生活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包含生活和知識兩個層面,許多家長汲汲營營於知識的層面,卻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生活的認知能力。認知著重於三個方向:一是「邏輯思考」;二是「解決問題」;最後是「理解不同場合該有的行為」。這些比知識更重要的認知能力,需要依靠學校與父母共同教導。
近期台灣許多學校也紛紛以成為多元化學校為目標,因為成績不在是唯一標準,以新竹市某國中為例,其校長不但成立全國第一個國中電玩競賽社、以及撞球社之外,還親自帶學生做科展;不要讓學生只參加紙筆測驗,讓他們參加不同的比賽,在不同領域去發光發熱,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第一名!!!
而在台灣學校轉型之際,台灣復臨國際學校早以多元文化教育學生已久,擁有佔地50公頃的校地,學生都被大自然圍繞快樂成長;教師全為專業合格外籍講師,以最活潑生動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做中學、學中做」,採取美國學校寄宿制,學生在學期間就可以學習到生活認知能力,為未來獨立自主及早準備!!!
資料來源:
陳江松,<我們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學校嗎?>。《北縣教育》51:37-44。
http://goo.gl/zJiDV9
http://goo.gl/DEcgHz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