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習動機  

圖片來源:http://goo.gl/qRRNiE

 

現在的社會有一個弔詭的現象,就是學習資源愈來愈多,時間愈來愈長,但孩子們主動學習動機和意願、目的感卻愈來愈薄弱;PISA的國際評比也一再顯示,教育學力愈高的國家,授課時數相對較少,反而是開發中國家,授課時數愈加愈多。

 

今天就是要討論,如何破除家長的四大迷思,培養出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迷思一:孩子不願學,因為他天生懶惰

不願學、學不會的原因非常多。有可能是經濟因素、家庭因素等造成他習得無助,但鑑別原因並非老師家長的專業,導致十個有半數的孩子,被貼上「懶惰」的標籤習得無助的孩子從小受挫經驗太多,導致歸納自己做什麼都會失敗,所以乾脆不嘗試,免得再次受傷。

 

激發學習動機:這種孩子缺乏的是成功經驗,要讓他們知道,也許幾年前的學習失敗,但今非昔比,不妨再試試看。如果孩子還是對所有事情興趣缺缺,就要檢視孩子的生心理是否有不適。

 

學習動機的迷思二:激動方法,就棍子與胡蘿蔔

學習動機的類型可簡單分為興趣、成就感等自發的「內在動機」,以及獎賞與懲罰的「外在動機」;通常孩子有內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手段了,而獎懲過度,有時只會讓孩子覺得被孤立,覺得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

 

學習動機的迷思三:「讚美」是提升動機的特效藥,多多益善

適度和「正確」的讚美,的確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空泛和廉價的回饋,卻會讓讚美貶值,甚至有負面效應。空泛的讚美,例如沒看孩子的作品就直說:「好棒!好厲害!」孩子只會感受到父母的不誠懇,而且自尊受損。

 

激發學習動機:真正的讚美,除了表達欣賞之外,更要著重於後天可以改變的事情,像是努力、忍耐、勇氣等等,例如「你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但都沒有放棄,我覺得很值得敬佩。」讓孩子了解,後天的改變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如此才會真正達到啟動孩子的目的。

 

學習動機的迷思四:學習動機等於「念書」動機

學習動機是個會不斷延燒的火苗,可能從養昆蟲延伸到學生物,從看漫畫到學日文。但如果把學習定義成念書,認為孩子做其他事都是浪費時間,那會讓孩子覺得「我有動機的事你都不在乎,那我乾脆什麼都不做。」

 

很多關心孩子學習、未來發展的家長,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該給的都給了,孩子就是沒目標,上課發呆放空、下課沉迷電動?」,遇到這種情形時,我們應該先試問自己,是否上述四項對於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迷思,阻擋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台灣復臨國際學校課程以引發孩子思考,與孩子互動體驗為目的,孩子在校園有足夠的空間與彈性,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僅是學校的責任,也希望家長可以一起加入,並且信任學校。如果你還不確定小孩是否合適國際學校,你可以馬上測測看>>>

 

參考資料:親子天下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s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