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芬蘭教育

圖片來源:http://news.cersp.com/hqsy/lists/201003/15000.html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個十三歲的芬蘭中學生拆穿。 今年八月,路透社轉用俄羅斯電台影片,刊登兩張俄羅斯潛艇在北極海底下插國旗的照片,住在芬蘭北方小鎮的少年塞羅丁看到報紙後,覺得怪怪的,於是動手找資料,確認這張潛艇照片是翻拍自電影「鐵達尼」裡面的一個片段。路透社被迫認錯道歉。

 

這就是芬蘭教育為什麼能連年驚豔全球的原因: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教育已然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近幾年,這個僻處北歐邊界的極地國度,訪客絡繹於途。

 

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南非等各國教育機構與領導,遠走天涯海角到此,為的就是汲取「芬蘭第一」的經驗。《經濟學人》更在去年為文建議,歐洲領導人應暫時放下所有活動,「回芬蘭的學校上課。」

 

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何在?很多國家的教育專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歐洲培訓基金會(the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的頂尖教育專家巴斯.薩爾柏格博士撰寫的《芬蘭教育改革簡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答案。認為芬蘭學生的成績領先全球是相關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包括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充足的學習機會,學生對自己的興趣與閒暇活動的自主權,家長的支持與參與,有助於學習的社會與文化氛圍,等等。當然,芬蘭教育體制本身也功不可沒,具體來說,薩爾柏格為芬蘭教育體制總結出了五大特徵:

 

芬蘭教育特徵一: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基礎教育

 

所有芬蘭兒童在他們年滿7歲那年的8月入學,開始他們的九年義務教育,通常是小學6年,初中3年,這期間的學費由政府全權負擔。如今人們普遍認為,芬蘭的小學教育為所有芬蘭公民的高品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養成,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的學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芬蘭的綜合學校全部都是公立的,學校規模都比較小,每班20-30人。一所小學的學生人數通常不超過300人,正是因為芬蘭的學校規模很小,師生間往往能夠建立起緊密的學習共同體。課程改革讓小學成為一個寓教於樂的地方,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芬蘭教育特徵二:訓練有素的小學教師

 

在芬蘭社會,教師職業總是備受尊重。家長高度尊重教師的專業性。小學在課程設計、教學安排及公用經費的使用上獨立性很強。教師有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的自主性。因此,相當一批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選擇了師範專業,且競爭激烈,錄取率僅為十分之一。

 

芬蘭教育特徵三:靈活的責任制

 

芬蘭沒有跟隨全球的教學責任制運動。教育管理的分權化和學校自主性的增強帶來的一個結果是,教育行政部門和政治領袖為他們自身所作的政策決定負責。這在教育管理中形成了一種交互責任制,即學校為學生的學習負責,而教育行政部門向學校負責。靈活的責任制對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重大的積極影響。而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天生的好奇心,小學尤其是一個考試禁區。教師在課程計畫中享有更多的自由度,他們不需要在意學年考試或檢測。

 

芬蘭教育特徵四:信任的文化

 

以上所述要成為可能,其條件是家長、學生和教育行政部門真正相信教師和學校。信任的文化意味著,教育行政部門和政治領袖相信,教師及校長、家長和社區知道如何為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教育。信任文化只能建立在政府良治和零腐敗的基礎之上,而芬蘭在透明國際的國際良治排名上非常靠前,公共機構普遍享有較高的公眾信任和尊重。對學校和教師的信任因而成為運行良好的公民社會的自然結果。誠信與信任,在芬蘭社會中通常被視為最基本的價值觀。

 

芬蘭教育特徵五:分散式的領導

 

芬蘭教育的成功不是全國性重大教育改革的結果,相反,芬蘭教育改革和發展是建立在根據不斷變化的個體及社會需求而對學校教育進行不斷調整的基礎上的。芬蘭政府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執政,芬蘭政府都將教育視為為全體公民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務,並一直堅信,只有當國民普遍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芬蘭才會在世界的經濟競爭中取勝。

 

芬蘭教育系統的領導越來越依據分散領導的理念,即所有參與者都分擔實現預定目標的責任,不是把金錢和時間用於推行新的改革,芬蘭的教師擁有根據其自身需要發展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專業自由

 

分數不等於學習,想讓你的孩子嘗試不一樣的教育>>>>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s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